中國領導人正在計劃減稅和擴大公共支出,以避免中國經濟在奧運之后下滑,而位處中國周遭并深受經濟衰退之苦的亞洲國家,也都將因此受益。
臺灣《中國時報》報道,摩根史丹利首席貨幣經濟師任永力在研究報告中指出,1956年至今,11個曾經舉辦過奧運的國家當中,有10個在舉辦之后經濟下滑,唯一例外是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。中國在舉辦北京奧運之前經濟增長即已趨緩,政府官員決定全力阻擋“奧運魔咒”。
中國政府將推出若干推動經濟的措施、政策,預料亞洲近鄰包括南韓、臺灣都會大為歡迎。因為美國、日本、歐洲經濟步履蹣跚,而連帶受到沖擊的大宗物資供應國澳洲、巴西等,預料也會同表歡迎。
“中國當局會極力避免經濟急速下滑。”總部位于雪梨的安保資本投資公司(AMP Capital Investors)握有1080億美元資金,其首席經濟學家奧立佛說,“中國經濟是亞洲經濟力量的關鍵性支柱。”
中國已經放寬了貸款限制,并且打住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升值走勢,以恢復出口優(yōu)勢。在GDP連續(xù)四季增長減速后,中國政府還考慮祭出4000億元人民幣的刺激經濟方案。北京《經濟觀察報》上周報道,一項2200億元人民幣的擴大支出方案,和一項1500億元人民幣的減稅案,正等待國務院和全國人大的審批。
另外,今年中國的鐵道建設支出增加了三倍,達到3000億元人民幣;根據(jù)“十一五規(guī)劃”,水電站、水公路運輸,以及其它公共設施建設計劃,再加上汶川大地震之后的重建工程,總計支出可能新增1萬億元人民幣,這些建設計劃支出比臺灣、泰國和越南的總合還要多。
“當中國經濟轉趨緩和,官員會優(yōu)先致力于保持經濟增長和就業(yè)。”摩根大通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晶說,“奧運之后中國的公共工程支出可以推動經濟增長。”
除了財政政策之外,中國當局也將動用貨幣政策。中國人民銀行8月15日宣布,將以穩(wěn)定的貨幣政策來紓緩海外需求不足的沖擊。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龔方雄認為,明年之前央行可能調降存款準備率2.5個百分點,成為15%。
中國的這些措施,對于亞洲鄰居的影響也是可觀的。花旗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黃一平評估,中國經濟每增長%,就將拉動亞洲0.5%。
另外,據(jù)瑞士聯(lián)合銀行集團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亞洲當中臺灣受到中國影響最大,臺灣所有外銷產品中有36%銷往中國;其次是韓國,此一數(shù)據(jù)是25%;日本排名第三,外銷中國的比重為19%。 雷曼兄弟公司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沙巴拉曼也指出,如果中國經濟能夠挺住,對美、歐和亞洲的幫助會越來越大。
此外,中國增加支出也會有助于大宗物資的提供者,從澳洲的鐵礦石到智利的銅礦都會獲益。中國是全世界煤礦、鋼鐵、鋁、鐵礦石、鎳礦、銅和天然橡膠的最大消費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