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后,商務部開始部署促消費和內貿流通工作,發(fā)布促進電子商務實施措施,并召開培育市場增長點擴大消費工作視頻會議,多方面構建擴消費長效機制,釋放擴內需信號。
11月21日,商務部公布的《促進電子商務應用的實施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指出,到2015年,要使電子商務成為重要的社會商品和服務流通方式,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。
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部副主任趙萍表示,未來擴內需的重要領域包括與電子商務相關的信息消費、服務消費、傳統(tǒng)商品消費等,建議出臺相應政策推動消費。
流通行業(yè)痼疾有望解決
11月22日,商務部召開的培育市場增長點擴大消費視頻會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,首先提到,要發(fā)展現(xiàn)代流通為動力,提高流通效率,促進便利實惠消費。
“一般來說,措施和政策第一條都是最重要的、還沒有解決亟待解決的問題。”商務部特聘專家、北京工商大學商業(yè)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(微博)》記者。
擴消費、啟動內需,將中國經濟增長轉變到靠內需拉動,流通體制的變革最為關鍵。而條款分割、地域封鎖等是流通行業(yè)的痼疾。
中國社科院財經戰(zhàn)略研究院研究員宋則曾表示,對內開放不足、流通渠道阻塞,使“有供給、無處賣”和“有需求、無處買”的矛盾依然尖銳。
洪濤認為,解決流通體制痼疾需要解決兩個關系:中央和地方的關系,政府和市場的關系。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界定上,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提法力度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化,將其作用提到決定性的地位,“接下來,看中央如何解決統(tǒng)一決策和條塊分割的問題。”
?